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
第二门站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任志斌
技术负责人:王凤民
项目负责人:孙一宁
2022年6月
(安全评价机构公章)
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4日,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召峰,负责主持公司的日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并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6847288230777,经营范围:天然气供应(不含生产);燃气及燃烧器具安装,销售和维修;燃气设施的巡查,检测和维修;天然气科学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销售;厨具、厨房用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该公司取得了保定市行政审批局颁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编号:冀201607050249G。
本次评价的第二门站年供气量约为2.5亿m³立方米,主要进行天然气的接受、调压、计量、加臭、输配。本次评价的第二门站依托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现有职工86人,包括主要负责人1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均已取得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书。
该门站位于高碑店市京港澳高速高碑店北出口西侧。站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3426988°,东经115.9469906°。占地面积约为26666.67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强化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管理,使燃气经营企业的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降低生产危险性,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安全程度。因此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保定安泰评价有限公司对其第二门站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我公司接到委托后,成立了项目评价组开展评价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高碑店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进行现场勘察、检查,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现场安全评价。在对该门站情况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安全评价报告。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我公司对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对该门站从进站口Q947F-40F(绝缘接头)至出站口Q947F-16C(绝缘接头)之间的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站内道路交通、安全阀与阀门、工艺管道、仪表和自控系统、消防与安全设施、公用辅助设施和安全管理等进行现场检查,第二门站站内储配区(已停用)站外(包括调压装置前和出站后)天然气输气管道及相应的管理工作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我公司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目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力求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我公司针对该门站的现实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和科学、公正、严肃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自主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并采用科学、可靠、适用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工作质量,同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实事求是的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各级燃气管理部门和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 录
1.1 评价目的 PAGEREF _Toc28838 \h 5
1.2 评价范围 PAGEREF _Toc23853 \h 5
1.3 评价程序 PAGEREF _Toc1058 \h 6
1.3.1 前期准备 PAGEREF _Toc3026 \h 6
1.3.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PAGEREF _Toc30852 \h 6
1.3.3 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PAGEREF _Toc31451 \h 6
1.3.4 定性、定量评价 PAGEREF _Toc24449 \h 6
1.3.5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PAGEREF _Toc24512 \h 7
1.3.6 评价结论 PAGEREF _Toc16609 \h 7
1.3.7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PAGEREF _Toc29329 \h 7
1.4 评价依据 PAGEREF _Toc11833 \h 7
1.4.1 法律法规 PAGEREF _Toc22861 \h 7
1.4.2 部门规章、文件 PAGEREF _Toc3419 \h 8
1.4.3 专业技术标准 PAGEREF _Toc6002 \h 9
1.4.4 委托评价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PAGEREF _Toc30997 \h 10
2 企业简介 PAGEREF _Toc14825 \h 12
2.1 被评价单位简介 PAGEREF _Toc7907 \h 12
2.2 评价项目简介 PAGEREF _Toc12166 \h 12
2.2.1 地理位置 PAGEREF _Toc23832 \h 12
2.2.2 地形、地貌 PAGEREF _Toc7011 \h 13
2.2.3 水文特征 PAGEREF _Toc6960 \h 13
2.2.4 气候、气象 PAGEREF _Toc31915 \h 14
2.2.5 地震 PAGEREF _Toc17093 \h 14
2.3 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 PAGEREF _Toc18757 \h 14
2.3.1 周边环境 PAGEREF _Toc8716 \h 14
2.3.2 平面布置 PAGEREF _Toc11987 \h 15
2.4 建构筑物与设备设施 PAGEREF _Toc28504 \h 15
2.4.1 主要建构筑物 PAGEREF _Toc13488 \h 15
2.4.2 主要设备、设施 PAGEREF _Toc23970 \h 15
2.5 工艺流程 PAGEREF _Toc3792 \h 16
2.5.1 工艺流程简述 PAGEREF _Toc29286 \h 16
2.5.2 工艺流程框图 PAGEREF _Toc12465 \h 16
2.6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PAGEREF _Toc3928 \h 17
2.6.1 供水 PAGEREF _Toc26812 \h 17
2.6.2 排水 PAGEREF _Toc30390 \h 17
2.6.3 供配电 PAGEREF _Toc20422 \h 17
2.6.4 供热、通风系统 PAGEREF _Toc1865 \h 17
2.6.5 防雷、防静电 PAGEREF _Toc30104 \h 17
2.6.6 安全、消防设施 PAGEREF _Toc5459 \h 18
2.7 安全管理 PAGEREF _Toc15006 \h 22
2.7.1 安全管理组织 PAGEREF _Toc12278 \h 22
2.7.2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PAGEREF _Toc2099 \h 22
2.7.3 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PAGEREF _Toc24287 \h 23
2.7.4 从业人员状况 PAGEREF _Toc25633 \h 23
3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PAGEREF _Toc568 \h 25
3.1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依据 PAGEREF _Toc333 \h 25
3.2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PAGEREF _Toc3882 \h 25
3.2.1 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分析 PAGEREF _Toc16048 \h 25
3.2.2 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PAGEREF _Toc30074 \h 28
3.2.3 总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PAGEREF _Toc20221 \h 28
3.2.4 门站危险有害因素 PAGEREF _Toc7940 \h 29
3.2.5 检维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22190 \h 31
3.2.6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16420 \h 32
3.2.7 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31568 \h 34
3.2.8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10319 \h 34
3.2.9 安全管理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30271 \h 36
3.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PAGEREF _Toc31834 \h 37
3.3.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PAGEREF _Toc3635 \h 37
3.3.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临界量 PAGEREF _Toc20568 \h 38
3.3.3 长输管道危险源辨识 PAGEREF _Toc13903 \h 39
3.3.4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PAGEREF _Toc1255 \h 39
3.4 事故案例及分析 PAGEREF _Toc18067 \h 39
3.4.1 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 PAGEREF _Toc11367 \h 39
3.4.2 类比分析 PAGEREF _Toc8407 \h 39
4 评价单元的确定 PAGEREF _Toc7796 \h 46
4.1 评价单元划分 PAGEREF _Toc28354 \h 46
4.1.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PAGEREF _Toc21652 \h 46
4.1.2 评价单元划分的依据 PAGEREF _Toc18523 \h 46
4.2 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PAGEREF _Toc16638 \h 46
5 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PAGEREF _Toc20509 \h 48
5.1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PAGEREF _Toc6365 \h 48
5.1.1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的原则 PAGEREF _Toc30904 \h 48
5.1.2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PAGEREF _Toc5511 \h 48
5.2 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PAGEREF _Toc2540 \h 49
6 定性、定量评价 PAGEREF _Toc3190 \h 51
6.1 门站设施与操作单元评价 PAGEREF _Toc25884 \h 51
6.2 安全管理单元评价 PAGEREF _Toc31755 \h 59
6.3 检查结果 PAGEREF _Toc20361 \h 64
7 对策措施与建议 PAGEREF _Toc23392 \h 65
7.1 安全对策措施的依据及原则 PAGEREF _Toc30550 \h 65
7.1.1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依据 PAGEREF _Toc11701 \h 65
7.1.2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原则 PAGEREF _Toc20933 \h 65
7.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及建议 PAGEREF _Toc7741 \h 66
7.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与建议 PAGEREF _Toc9296 \h 67
8 安全评价结论 PAGEREF _Toc20307 \h 70
8.1 企业安全状况评价依据 PAGEREF _Toc22407 \h 70
8.2 企业安全状况评价计算过程 PAGEREF _Toc8291 \h 70
8.3 安全总体评价结论 PAGEREF _Toc27097 \h 71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通过现场调查,对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检查该站周边环境、平面布置、建构筑物、工艺设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未达到安全要求的方面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企业整改合格,以提高该调压门站的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依据《安全生产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以及保定安泰评价有限公司与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安全评价委托书,对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的经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价。具体包括对该门站从进站口Q947F-40F(绝缘接头)至出站口Q947F-16C(绝缘接头)之间的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站内道路交通、安全阀与阀门、工艺管道、仪表和自控系统、消防与安全设施、公用辅助设施和安全管理等进行现场检查的内容。
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站内储配区(已停用)站外(包括调压装置前和出站后)天然气输气管道及相应的管理工作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
评价报告完成后,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其它新、改、扩建项目本报告不包括,委托方应按要求重新实施评价。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对象,重点收集与现实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包括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设施、消防、检测检验等方面内容。评价机构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资料及当时条件下的现场检查实际状况,按照确定的评价范围进行评价。
依据评价对象的地理位置、站址选择、周边环境、经营运行情况及工艺流程、设备的特点,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确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存在部位;辨识有无重大危险源;结合事故案例,分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设备设施相对空间位置,生产工艺功能等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一般包括:站址选择、平面布置、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公用工程好、安全管理等。
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事故模拟分析法等。
根据燃气经营企业的特点,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各评价单元逐一分析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被评价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技术方面和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及建议。
整理、归纳安全评价结果,确定客观、公正、真实的安全评价结论。
将安全评价的过程、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安全评价结果等写入安全评价报告。
序号 |
法律、法规标题 |
发文字号 |
实施日期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 |
2021.09.01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八号 |
2018.12.29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根据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公布。 |
2021.04.29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席令第三十号 |
2018.12.29 |
5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第393号 |
2004.02.01 |
6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
国务院令第708号 |
2019.04.01 |
7 |
特种设备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 |
2014.01.01 |
8 |
工伤保险条例 |
2003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公布 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 |
2011.01.01 |
9 |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2010]第583号,[2016]第666号修订 |
2011.03.01 |
10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国务院令第549号 |
2003.06.01 |
11 |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
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5号) |
2017.03.01 |
12 |
河北省燃气管理条例 |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 |
2020.04.01 |
序号 |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题 |
发文字号 |
实施日期 |
1 |
河北省燃气管理办法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2〕第6号 |
2012.12.01 |
2 |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2号 |
2018.07.01 |
3 |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 |
2010.02.01 |
4 |
河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定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2]第15号 |
2013.02.01 |
5 |
河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2]第18号 |
2013.02.01 |
6 |
河北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20]第4号 |
2021.03.01 |
7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
国发[2010]23号 |
2010.07.23 |
8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公告2015年第5号 |
2015.05.01 |
9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
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
2015.08.19 |
10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
2011.06.21 |
11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
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 |
2011.07.01 |
12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
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
2013.02.05 |
13 |
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 |
应急管理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 公告2020年第1号 |
2020.06.02 |
14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2009年3月20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4月1日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第一次修正。2019年6月24日,根据应急管理部总局令第2号第二次修正 |
2019.09.01 |
15 |
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实施细则》《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的通知 |
冀应急人[2019]50号 |
2019.03.28 |
16 |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80号修订 |
2010.07.01 |
17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第40号 第79号令修正 |
2011.12.01 |
18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通知 |
安监总办〔2015〕27号 |
2015.03.16 |
19 |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通知 |
冀安监管应急〔2017〕83号 |
2017.05.15 |
20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
中发〔2016〕32号 |
2016.12.09 |
21 |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
冀发〔2017〕22号 |
2017.08.31 |
22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
财企〔2012〕16号 |
2012.02.14 |
序号 |
名称 |
标准号 |
实施日期 |
1 |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 |
GB/T50811-2012 |
2012.12.01 |
2 |
安全评价通则 |
AQ8001-2007 |
2007.04.01 |
3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20修订版) |
GB50028-2006 |
2006.11.01 |
4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
GB50016-2014 |
2015.05.01 |
5 |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CJJ33-2005 |
2005.05.01 |
6 |
信号报警及联锁系统设计规范 |
HG/T20511-2014 |
2014.10.01 |
7 |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
GB/T50493-2019 |
2020.01.01 |
8 |
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 |
SY/T6503-2016 |
2016.06.01 |
9 |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TSG21-2016 |
2016.10.01 |
10 |
天然气 |
GB17820-2018 |
2019.06.01 |
11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
TSG08-2017 |
2017.08.01 |
12 |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 |
CJJ51-2016 |
2016.12.01 |
13 |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13861-2009 |
2019.12.01 |
14 |
城镇燃气标志标准 |
CJJ/T153-2010 |
2011.08.01 |
15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GB6441-1986 |
1987.02.01 |
16 |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
GB50140-2005 |
2005.10.01 |
17 |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
HG/T20675-1990 |
1990.04.01 |
18 |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
GB12158-2006 |
2006.12.01 |
19 |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
AQ3009-2007 |
2008.01.01 |
20 |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
GB39800.2-2020 |
2022.01.01 |
21 |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
GB2894-2008 |
2009.10.01 |
22 |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 |
GB/T 2893.5-2020 |
2020.10.01 |
23 |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
GB7231-2003 |
2003.10.01 |
24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2016年修订) |
2010.12.01 |
25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057-2010 |
2011.10.01 |
26 |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
QX/T109-2009 |
2009.11.01 |
27 |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
GB50058-2014 |
2014.10.01 |
28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50054-2011 |
2012.06.01 |
29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
GB50052-2009 |
2010.07.01 |
30 |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GB50053-2013 |
2014.07.01 |
31 |
危险货物品名表 |
GB12268-2012 |
2012.12.01 |
32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
GB6944-2012 |
2012.05.11 |
33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GB/T 29639-2020 |
2021.04.01 |
34 |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
GB50974-2014 |
2014.10.01 |
35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
AQ/T3052-2015 |
2015.09.01 |
36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2018 |
2019.03.01 |
37 |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 |
GB/T24259-2009 |
2009.12.01 |
38 |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
GB/T9711-2017 |
2017.12.01 |
39 |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
GB/T8163-2018 |
2019.02.01 |
40 |
安全阀 一般要求 |
GB/T12241-2005 |
2005.08.01 |
41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Z1-2010 |
2010.08.01 |
城镇燃气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
QX/T 109-2021 |
2021.11.01 |
|
43 |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 |
GB55009-2021 |
2022.01.01 |
◆委托书
◆营业执照
◆土地使用证明
◆燃气经营许可证
◆企业三项制度目录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合格证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专家意见表
◆压力管道、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检验报告
◆压力表检验报告、安全阀校验报告
◆燃气报警器检测报告
◆社会保险单位参保证明
◆地理位置示意图
◆周边环境示意图
◆平面布置示意图
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4日,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召峰,负责主持公司的日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并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6847288230777,经营范围:天然气供应(不含生产);燃气及燃烧器具安装,销售和维修;燃气设施的巡查,检测和维修;天然气科学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销售;厨具、厨房用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该公司取得了保定市行政审批局颁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编号:冀201607050249G。
本次评价的第二门站年供气量约为2.5亿m³立方米,主要进行天然气的接受、调压、计量、加臭、输配。本次评价的第二门站依托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现有职工86人,包括主要负责人1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均已取得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书。
该门站位于高碑店市京港澳高速高碑店北出口西侧。站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3426988°,东经115.9469906°。
保定市高碑店市位于河北省西部,是京、津、石、保、太的鼎足之地,地处太行山东麓,海河流域平原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4°50′-115°20′,北纬38°45′-39°09′之间。境域西北至东南斜长50km,西南至东北斜宽24km,总面积708km2,东接满城,西接唐县,南毗望都,北连易县,东南与清苑相接,西北与涞源搭界。县城东距保定市32km,南至省会石家庄102km,东北至首都北京162km。
高碑店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的海河平原西部,南拒马河和北拒马河冲洪积扇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斜,平均坡降比为0.6%,属平原地貌。
高碑店市西部属太行山洪冲积扇平原,东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目前开采的浅层地下水埋藏于第一、第二含水组,这两个含水组的隔水层厚薄不一,且不连续,但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故把第一、二含水组视为统一的含水体。
含量水层主要由动、砂粒石、砂卵石组成,其粒度变化规律为:在水平方向自西向东由粗变细,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由细到粗。
西部的洪冲积扇平原区,第一含水组底板埋深20-40m,具有潜水性质;第二含水组底板埋深120-140m,具有承压水特征。含量水砂层和粘土层相互交错层叠,含水砂层单层厚度1-5m,总厚度20-60m,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为1540m3/h.m。现状城区西北部乔刘凡一带为城区地下集中水源地。
东部的河流冲积平原,第一含水组底板40-50m,第二含水组底板埋深140-160m,含水层以岩性细砂、粉细砂、中细砂为主,含水层单层厚度2-10m,总厚度60-90m,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为15-300m3/h.m。
境内地下水流向:西部洪冲积扇平原区自西北流向东南,水力坡度13/0000,和地面坡降基本吻合,东部河流冲积平原则从北向南流动,水力坡度4/10000,与地面坡降亦基本吻合。地下水是本区居民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贮量较为丰富,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高碑店市风暖温带半干早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22.9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1.5℃;其中1月份最低,平均气5.5℃,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6.4℃;年平均降水量525.7mm,主要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421.4mm;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86天;全年主导风向为NE,次主导风向为SSW,静风频率为20.3%,年平均风速1.8m/s,多年最大风速18.7m/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中附录A,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该门站位于高碑店市京港澳高速高碑店北出口西侧。站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3426988°,东经115.9469906°。占地面积约为26666.67m2。
该门站北侧、南侧、东侧东均为空地;西侧无名小路,详见周边环境示意图。
表2.3.1 周边环境示意表
名称 |
方位 |
周边环境 |
实际测量 距离(m) |
规范要求最小 距离(m) |
依据规范条款 |
符合性 |
工艺装置区(甲类) |
西侧 |
无名小路 |
42 |
15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4.3条
|
符合
|
注: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修订版)第6.5.2条:站内露天燃气工艺装置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甲类生产厂房与厂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的要求。
该门站生产区和辅助区分区设置,西侧为生产区生产区内有工艺装置1套;东北侧为辅助区,辅助区内设值班室、配电室等。南侧为辅助区,辅助区内设库房、配电室锅炉房警卫室等。
表2.3.2 平面布置示意表
名称 |
方位 |
相邻设施 |
实际测量 距离(m) |
规范要求最小 距离(m) |
依据规范条款 |
符合性 |
工艺装置区(甲类) |
东北 |
办公区 (民建,耐火等级二级,单层) |
30 |
25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第3.4.1条 |
符合 |
南侧 |
办公区 (民建,耐火等级二级,单层) |
103.7 |
25 |
|||
符合 |
该门站主要建(构)物情况见下表:
表2.4.1 主要建(构)物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建筑或占地面积(m2) |
建筑高度(m) |
层数 |
结构 |
耐火等级、极限 |
火灾类别 |
抗震设防 |
通风 |
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 |
备注 |
1 |
值班室及控制室 |
88(建筑面积) |
3 |
1 |
砌体 |
二级 |
-- |
7 |
自然 |
2(各房间门均安全对外开启)) |
-- |
2 |
设施设备配建房区 |
468(建筑面积) |
3 |
1 |
砌体 |
二级 |
-- |
7 |
自然 |
6(各房间门均安全对外开启) |
-- |
该门站主要设备、设施见下表:
表2.4.2 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介质 |
是否特种设备 |
检测 日期 |
登记证号、 检验报告编号 |
1 |
调压器 |
/ |
1套 |
天然气 |
否 |
/ |
/ |
2 |
汇气管 |
3.3~3.8 MPa |
1 |
天然气 |
是 |
2021.06.17 |
容15冀F00569(18) |
3 |
汇气管 |
3.3~3.8 MPa |
1 |
天然气 |
是 |
2021.06.17 |
容15冀F00572(18) |
4 |
汇气管 |
3.3~3.8 MPa |
1 |
天然气 |
是 |
2021.06.17 |
容15冀F00573(18) |
5 |
汇气管 |
3.3~3.8 MPa |
1 |
天然气 |
是 |
2021.06.17 |
容15冀F00574(18) |
6 |
过滤器 |
3.3~3.8 MPa |
1 |
天然气 |
是 |
2021.06.17 |
容15冀F00570(18) |
7 |
过滤器 |
3.3~3.8 MPa |
1 |
天然气 |
是 |
2021.06.17 |
容15冀F00571(18) |
8 |
加臭机 |
/ |
1 |
四氢噻吩 |
否 |
/ |
/ |
柴油发电机 |
192FBE |
1 |
柴油 |
否 |
/ |
/ |
燃气接站外高压管道3.3-3.8mpa进入汇管,经过滤、计量,一级调压,二级调压加臭后进入高碑店市区各管网。
该门站主要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该门站运行过程不消耗生产用水,用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引自站内中部自备水井,水质可靠、水量有保障。
该门站生活废水收集排至污水管网,站内雨水依靠自然坡度散流至站外。
该门站用电主要用于设备监控、照明、生活和调压设备伴热。用电引自站外东南侧箱式变压器,变压后380V/220V供电线路埋地敷设至配电室的配电箱,电缆埋地敷设至各用电区域。供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爆炸性气体环境内采用防爆等级Exd II AT3的电气设备。控制室监控系统及控制系统均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作为应急电源,UPS电源停电备用时间为90分钟。电源总配电柜内、信息系统设备箱内装设电涌保护器。站内设有1台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供站内设备应急用电需要。配电系统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满足调该门站供电“二级负荷”要求。
该门站站房冬季取暖采用壁挂炉与空调设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通风。
该门站调压装置区为一类防雷建筑设防。
根据《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站内输送天然气管道、法兰、连接转弯处、设备、容器及罩棚基座与静电接地装置就近可靠连接。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天然气放散管,与门站内接地装置做了电气连接。
设备的保护接地、防雷、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等,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Ω。
该站防雷防静电设施经贵州南源雷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符合标准要求,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号:南源雷安检字[2022]第(0107)号
该站南部设有消防水池,该消防水池用于储配站(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现暂停使用,如发生意外可立即使用。
(2)安全阀
表2.6.6-1 安全阀设置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工作压力 |
数量 |
安装位置 |
检测日期 |
检验报告编号 |
1 |
弹簧式安全阀 |
A42F-40C 3.00Mpa |
1个 |
调压撬 |
2022.06.07~2023.06.06 |
冀特AFJY11202204777 |
2 |
弹簧式安全阀 |
A42F-16C 0.40Mpa |
1个 |
调压撬 |
2022.06.07~2023.06.06 |
冀特AFJY11202204778 |
3 |
弹簧式安全阀 |
A42F-16C 1.40Mpa |
1个 |
调压撬 |
2022.06.07~2023.06.06 |
冀特AFJY11202204782 |
(3)压力表
表2.6.6-2 压力表设置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工作压力 |
数量 |
检测日期 |
检验报告编号 |
1 |
压力表 |
(0-4)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07号 |
2 |
压力表 |
(0-4)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08号 |
3 |
压力表 |
(0-4)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09号 |
4 |
压力表 |
(0-4)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0号 |
5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1号 |
6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2号 |
7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3号 |
8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4号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5号 |
|
10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6号 |
11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7号 |
12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8号 |
13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19号 |
14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0号 |
15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1号 |
16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2号 |
17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3号 |
18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4号 |
19 |
压力表 |
(0-10)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5号 |
20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6号 |
21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7号 |
22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8号 |
23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29号 |
24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0号 |
25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1号 |
26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2号 |
27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3号 |
28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4号 |
29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5号 |
30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6号 |
31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7号 |
32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8号 |
33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39号 |
34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0号 |
35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1号 |
36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2号 |
37 |
压力表 |
(0-2.5)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3号 |
38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4号 |
39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5号 |
40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6号 |
41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7号 |
42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48号 |
43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51号 |
44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53号 |
45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55号 |
46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56号 |
47 |
压力表 |
(0-1.6)MPa |
1个 |
2022.02.17-2022.08.16 |
压字第Y22020060号 |
(4)报警联锁系统
该门站设有自动控制系统,可对供气压力等实现自动调节,并对天然气温度、流量进行实时显示,当出现超压情况等紧急情况时,可实现紧急切断。
该门站设有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一套,由报警器和5台探测器组成,依据《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SY6503—2016)等相关规范可以覆盖整个装置区。当装置区天然气泄漏时,可及时发出声音和闪光等进行报警显示。
表2.6.6-3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检测日期 |
检验报告编号 |
1 |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RB-TTy |
1个 |
2022.03.01 |
TS20220301064001 |
2 |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RB-TTy |
1个 |
2022.03.01 |
TS20220301064002 |
3 |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RB-TTy |
1个 |
2022.03.01 |
TS20220301064003 |
4 |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RB-TTy |
1个 |
2022.03.01 |
TS20220301064004 |
5 |
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
RB-TTy |
1个 |
2022.03.01 |
TS20220301064005 |
(5)监控系统
该门站设置监控系统一套,设有摄像监控探头29个。
表2.6.6-4 监控系统设置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安装位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监控系统 |
控制室 |
套 |
1 |
/ |
2 |
摄像监控探头 |
调压装置区 |
台 |
5 |
/ |
3 |
摄像监控探头 |
站内 |
台 |
24 |
/ |
(6)消防设施
表2.6.6-5 消防设施一览表
序号 |
部位 |
消防设施 |
数量 |
1 |
调压工艺装置区 |
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10具 |
2 |
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
2具 |
|
3 |
办公室 |
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2具 |
4 |
值班室 |
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3具 |
5 |
配电室 |
5kg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
2具 |
6 |
消防泵房 |
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2具 |
7 |
配电室 |
5kg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
2具 |
8 |
锅炉房 |
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2具 |
(7)通信、警示标志
该站设直拨电话可以和外界联系。
站区按《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2010)设置了燃气相关安全标志、专用标志。
该门站依托高碑店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设有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了2名安全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该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总经理岗位职责、副总经理岗位职责、办公室岗位职责、物资部岗位职责、安检科岗位职责、施工队岗位职责、农村运营部岗位职责、多种经营部岗位职责、二门站岗位职责、安全员岗位职责。
该公司制定了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燃气调压设备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巡查、检查管理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居民用户入户安全检查制度、管道巡检管理制度、燃气管线巡检内容、阀门井巡检内容、设备巡检管理制度、调压箱(柜)巡检内容、施工队室内燃气安装规范、地下管网施工规范、用户故障报修处理制度、投诉处理制度、营业员管理奖惩制度、车辆管理制度。
关于该门站有以下职责及管理制度:门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门站职责、门站交接班制度、门站巡回检查制度、门站运行管理制度、门站进站须知、门站进站须知、门站生产调度岗位职责、门站维修工岗位职责、门站监控工作岗位职责。
该门站有以下操作规程:场站巡检操作规程、减压撬排污操作规程、放空操作规程、调压器操作规程、切断阀操作规程、燃气自动加臭装置操作规程、过滤器更换滤芯操作规程、流量计注油操作规程、更换阀门盘根操作规程、阀门井操作规程、阀门开关操作规程、电动阀门操作规程、更换压力表操作规程、灭火器检查操作规程、水软化处理器操作规程、正压式呼吸器操作规程、电工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低压配电控制柜操作规程、发电机启停操作规程。
(1)应急救援组织
该门站成立了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伍,由警戒疏散组、抢险救援组、医疗保障组、通讯联络组等组成,应急预案中有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联系方式和各专业队伍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2)应急预案的编制
该门站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了专家进行了评审但未在有关部门备案。预案中对应急救援组织的组成、职责明确划分,配备合理的应急救援器材,对各类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处置得当。
(3)应急救援演练情况
2022年6月安全月期间组织员工开展火灾逃生演练,记录了演练过程,并针对演练进行了总结。
该门站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已取得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有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件,详见下表:
表2.7.4-1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资格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资格类别 |
证书编号 |
发证日期 |
发证机关 |
1 |
张召峰 |
主要负责人 |
冀113201910972G |
2019.09.25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2 |
李刚 |
安全管理人员 |
冀213202100829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3 |
王国齐 |
安全管理人员 |
冀213201910823G |
2019.09.25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表2.7.4-2 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作业类别 |
证书编号 |
发证日期 |
发证机关 |
1 |
张增江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66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2 |
李志强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压缩天然气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63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3 |
牛月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42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4 |
肖颖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43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5 |
武祥瑞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44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6 |
张思文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液化天然气清运工) |
冀313201913320G |
2019.11.22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7 |
马建国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压缩天然气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64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8 |
姜文达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压缩天然气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2100862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9 |
王玉豹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 |
冀313201909439G |
2019.09.25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10 |
祖光彬 |
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液化天然气储运工) |
冀313202100865G |
2021.06.21 |
河北省燃气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 |
(1)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的规定,对本项目中存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
(2)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的规定,按照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辨识、分析分类,并与造成事故的原因相对应。
(3)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第79号令修正)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本项目涉及天然气、四氢噻吩为危险化学品。
(1)天然气
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主要由甲烷(85%)和少量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组成。主要用作燃料,也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源或动力来源。天然气被压缩成液体进行贮存和运输。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属单纯窒息性气体。浓度高时因置换空气而引起缺氧,导致呼吸短促,知觉丧失;严重者可因血氧过低窒息死亡。高压天然气可致冻伤。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引起窒息死亡。
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
中文名:甲烷;沼气 |
英文名:methane;marsh gas |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
|
分子式:CH4 |
分子量:16.05 |
UN编号:1971 |
||
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 |
CAS号:8006-14-2 |
|||
理化 特性 |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
|||
熔点/℃:-182.6 |
沸点/℃:-161.4 |
|||
相对密度(水=1):0.42(-164℃)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 |
|||
饱和蒸汽压/kPa:53.32(-168.8℃) |
临界压力/MPa:4359 |
|||
闪点(℃):-218 |
临界温度(℃):-82.25 |
|||
爆炸下限(%):5 |
爆炸上限(%):15 |
|||
爆炸性气体的级别:ⅡC |
引燃温度组别:T2 |
|||
辛醇/水分配系数:1.09 |
燃烧热(kJ/mol):-890.8 |
|||
引燃温度(℃):537 |
火灾危险性类别:甲类 |
|||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甲苯等。 |
||||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
||||
危险性概述 |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
稳定性和反应性 |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无资料 |
|||
消防 措施 |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
|||
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LC50:50%(小鼠吸入,2h) 刺激性: 无资料 |
|||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职业性接触限值 中国 未制定标准 美国(ACGIH)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
急救 措施 |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水到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眼睛接触:一般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
|||
泄漏应急处理 |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翻转容器,使这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
|||
操作处置与储运 |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钢瓶装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
(2)四氢噻吩
四氢噻吩主要用作城市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的赋臭剂即警告剂,也可用作医药、农药和光化学品生产的原料。目前,按国际标准要求,城市天然气等气体的赋臭剂必须使用四氢噻吩,取缔了原来使用的乙硫醇等赋臭剂。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
中文名:四氢噻吩;四甲撑硫;四氢硫杂茂 |
危险货物编号:32111 |
||||||
英文名:tetrahydrothiophene |
UN编号:2412 |
|||||||
分子式:C4H8S |
分子量:88.17 |
CAS号:110-01-0 |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液体。 |
||||||
熔点(℃) |
-96.2 |
相对密度(水=1) |
1.00 |
相对密度(空气=1) |
/ |
|||
沸点(℃) |
119 |
饱和蒸气压(kPa) |
/ |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可混于乙醇、乙醚、苯、丙酮。 |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接触限值 |
|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
毒性 |
LD50: LC50:27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
|||||||
健康危害 |
本品具有麻醉作用。小鼠吸入中毒时,出现运动性兴奋、共济失调、麻醉,最后死亡。 |
|||||||
急救方法 |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易燃 |
燃烧分解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硫化氢。 |
||||
闪点(℃) |
12 |
爆炸上限(v%) |
/ |
|||||
引燃温度(℃) |
/ |
爆炸下限(v%) |
/ |
|||||
危险特性 |
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
|||||||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
灭火方法 |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从上表可以看出,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不仅容易引起火灾,一旦由于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还会引起爆炸。
此外天然气虽然毒性较小,但高浓度的气体会导致窒息。
由于本项目大多数系统中,危险物料均处于中、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势能,如果设备或管道存在缺陷或自身压力超过允许的级别,则存在高压物料外泄甚至发生物理爆炸的危险。
该站选址应符合城镇规划,不能对周围环境构成危害,同时应考虑风向、地质环境等因素。如果站址的选择不合理,周围有易燃易爆企业或者重大危险源,若安全距离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一旦站外发生火灾、爆炸,将影响本项目的安全;另外若本项目周边有重要公共设施等,如果安全距离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有可能破坏重要公共设施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门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相关规范安全间距的要求,以满足火灾时消防扑救的需要,防止火势向邻近区域蔓延扩大。因此,如安全间距符合要求,则大大降低火灾扩大的危险性。否则,若站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一旦个别区域失火,火势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则可能造成大范围火灾并导致爆炸。
如果该门站的总体平面布置不合理,功能区混乱,也会导致火灾、爆炸、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
(1)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①泄漏引发的事故
门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天然气管道意外破损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外泄,人员接触会引发中毒和窒息,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②带压运行危险性大
门站的设备、管道都有一定的压力,若管道没有经过定期检查、检验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可发生容器或管道爆炸或火灾事故。当系统运行发生超压时,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允许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
③存在着多种引火源
操作中存在多种引火源,设备控制系统是对站内各种设备实施手动或自动控制的系统,有可能产生电气火花;系统工作时,天然气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易产生静电火花;操作中使用工具不当,或因不慎造成的摩擦撞击火花等。还有出入的车辆、人为带入的烟火、打火机火焰、手机电磁火花、穿钉鞋摩擦、撞击火花、化纤服装穿脱产生的静电火花、雷击等,均可成为火灾的点火源。
④安全培训不规范
操作人员未经安全及技术培训,不熟悉调压技术,容易出现违章作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知识尤其是消防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没有处理突发事故能力。
⑤触电的危险
电气设备没有安装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电气线路长期使用绝缘老化且没有及时更换等原因,造成设备带电,人员接触漏电的设备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⑥中毒窒息的危险
作业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域没有配备防护用品,或配备的防护用品失效、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极易发生中毒和窒息。
(2)天然气调压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①燃气管道若未按要求定期检修,则易发生管道的缺陷,易引起管道漏气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点火源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②燃气管道如果使用没有资质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压力管道,容易造成管道的破裂而引发火灾爆炸。
③燃气管道安装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等,设置不齐全或未进行定期检测,致使安全附件失灵,造成超压而引发物理爆炸事故。
④燃气管道未按规定使用无缝钢管和焊接连接,容易造成天然气泄漏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点火源而引发火灾事故。
⑤调压器损坏或失灵未及时发现,易造成减压后的低压管道超压,严重时造成低压管道破裂燃气泄漏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点火源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⑥调压器使用的电动及手动阀门没有进行定期检查,阀门长期使用会造成阀门开关失灵,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不能及时切断气源,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点火源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及其扩大化。
⑦调压器首次投用或检修后,系统吹扫未达到要求,混入空气,达到爆炸极限遇引火源发生爆炸。
⑧调压撬静电接地系统不符合要求,易造成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
(1)机械伤害
泵等机器的转动部位若未加防护罩;擦拭或用手触及转动部位;在皮带轮、飞轮、连轴节方向停留。
(2)高处坠落
①从事高于地面2m以上的作业时,未办理高空作业证,擅自作业,发生坠落事故;
②在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无安全防护设施,造成坠落;
③选择了不安全的作业方式,造成坠落;
④爬梯、平台、栏杆长年失修,固定不牢而发生坠落;
⑤高空作业周围排放有毒物质,引起中毒而坠落;
⑥检修高处设备如设备上安全阀等,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
以上原因均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3)触电
①不应带电的设备意外带电导致人员触电。
②不能使用安全电压时,没有漏电保护装置易导致操作人员触电。
③电力线路绝缘破损。发现问题没及时处理。易导致人员触电或发生电击打火。
④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没有接地,没有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是否脱开。例如配电箱的金属框架没有接地,易造成人员操作时触电。
⑤电气线路或设备安装不规范,私拉乱扯临时线,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电焊机利用其它设备和管道做地线,易引发触电事故。
⑥电气设备的修理不是由经过培训合格的电工或专业修理的部门进行,导致操作人员触电;清扫电气设备时,用水冲或湿布擦拭,导致人员触电;推、拉电气开关没有防护措施导致打火,火花灼伤操作人员;检查电机外壳温度时,直接用手掌接触,导致人员被烫伤或触电;潮湿天气电气动火作业。以上违章操作均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4)火灾、爆炸
①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违章动火;
②动火设备管道不与系统隔离,引起事故扩大化;
③动火装置不清洗,置换不合格,引起火灾爆炸;
④动火作业时,不按时分析或动火间断时间超过30min,未重新取样分析,易发生火灾、爆炸;
⑤动火作业时,未消除周围易燃物,易引发火灾;
⑥动火作业时,没有防范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会束手无策;
⑦检维修时未使用防爆型工具,维修人员违章作业均可能导致火灾、爆炸。
综上所述,检修作业中的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
(1)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①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控制灾情。
②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配置不足,不能及时消除火灾。
③消防器材未定期检查或未及时更换、更新,发生火灾不能使用。
④从业人员不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引起火灾事故扩大化。
综上所述,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有:触电、机械伤害等
(2)供电及仪表
①火灾、爆炸
使用电气设备没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质量低下,而引发火灾和其它事故;
用电负荷等级不符合生产的要求,容易引起事故;
危险爆炸场所的电气设施没有采用防爆型或防爆级别过低,而产生电气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电气设施接触不良,易产生电火花及电弧,引发火灾;
防雷、防静电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未安装防雷、防静电设施,引发雷击、静电火灾;
爆炸场所电子仪表电源接头接触不良易产生火花而引发火灾爆炸。
②触电
电气设备未采取保护措施(接零或接地),电气漏电,致使人员触电;
电缆、电线铺设不规范或型号不符合要求,电线、电缆绝缘老化更换不及时,容易发生人员触电,或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爆炸;
配电设施未设警示标识,电气检修未设警示标识造成人员误操作而引起检修人员触电;
电气设备的触点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人员触电或设备损坏;
乱接临时线,没有人员看护,或者用完后不及时拆除,容易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
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人员从事电工作业,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不采用单独线路或者使用电压不符合安全要求,导致触电事故。
③其他
仪表选型不合理,显示不准确,导致误操作;
仪表不定期检验,或超期使用,显示不准,导致误操作;
仪表装置不当,仪表处光线不足或距离较远、表盘污染,而导致误操作;
检修电气、仪表登高作业,没有防护或者防护不当,容易引起高处坠落;
人员不坚守岗位,未及时发现报警信号,处理不及时易发生事故。
(3)供热、采暖
本项目冬季利用壁挂炉、空调进行采暖。
电气线路或设备安装不规范,私拉乱扯临时线,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1)建、构筑物设计及建造单位不是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建造、建筑物强度不足,设计有缺陷而引发的建筑物断裂坍塌等事故。
(2)建、构筑物防雷设施未安装或安装不符合要求,易引起雷击事故。
(3)建、构筑物未达到耐火等级,安全疏散通道不足或堵塞,而引起的事故扩大化。
(4)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基础选型未充分考虑地质情况,上部建、构筑物型式、荷载大小及抗震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地基沉降、房屋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或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雷击、暑热等因素,各种危害因素的危害性各异,其出现发生的可能性、机率大小不一,危害作用范围及所造成的后果均不相同。
(1)地质灾害
该站场地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层位稳定,无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地裂缝、化学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稳定性较好。选址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雷电危害
造成雷电危害的原因主要包括直击雷、闪电感应和闪电电涌侵入。
如果防雷接地未设置或接地阻值过大或在运行中检测、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导致防雷接地损坏、失效,发生雷击时导致发电装置火灾、触电、设备损毁等危险。
闪电感应也能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与电力系统其他形式的过电压危害类似,主要包括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闪电静电感应是指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在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到释放,如没有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闪电电磁感应是指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如果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存在缺陷,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雷击电气线路时,闪电电涌将沿着电气线路传入室内,酿成大面积雷害事故。
闪电感应过电压的破坏作用:雷击过程中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感应的过电压进入控制系统,引起电子器件的损坏。
雷击能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工艺装置区按照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所有设备及管道均应可靠接地,工艺区设置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防静电联合接地网,可以有效的防止雷击事故。
该站防雷装置已由贵州南源雷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合格,在有效期内,因此防雷设施不会对该站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
(3)暴雨危害
该站场地坡度较平缓,不会受洪水的威胁,季节降雨引发的地表水流对地面的侵蚀不显著,由此判断场内仅受到较大雨水时的坡面影响。站区的设计标高高出站外地面,发生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4)冰雹危害
冰雹灾害对室外装置和建(构)筑物产生破坏作用,较大的冰雹灾害导致设备、设施的损坏或中断运行。人员受到冰雹灾害的影响,可能被击伤甚至有生命危险。
(5)低温危害
该站场址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1.1℃。冬季室外作业时人员未穿戴防寒用品易冻伤,遭遇极端天气时,会造成室外工作人员行动不便,甚至造成各种伤害。高处作业时低温会增加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概率。
(6)地震的影响分析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地球内部传播出来的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其中由地下构造活动产生的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面广。地震虽然发生频率低,但因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报,具有突发的性质。地震发生时,地表断裂、土壤液化、塌方等,引起管线断裂或严重变形,天然气泄漏;地震波对管道产生拉伸、压缩作用,可能会破坏管线。该项目内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一般不会对本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工作期间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引发的事故。
(2)未设安全管理机构,不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整改,导致隐患发展成为事故。
(3)没有建立完善的岗位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公司无章可循。
(4)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不力,奖罚不明,有章不循。
(5)未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
(6)未建立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双控机制。
(7)从业人员未经培训,技术素质低,不会处理突发事件或处理失误而引发事故。
(8)从业人员责任心差,管理松懈,而引起责任事故。
(9)特种作业人员未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无证上岗而引发事故。
(10)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不能满足要求,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安全设施配置、维护、安全教育、劳动防护无法得到保证。
(11)采购不合格设备、材料及用品,极易引发事故。
(12)未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定期演练,一旦发生事故,束手无策,易造成事故扩大化。
(13)职工作业时,心理或生理障碍,超过作业者的体力或其它能力而强制作业,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14)操作工人不认真执行制度,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蛮干,违规操作,是引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15)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或不按制度执行、落实,都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危险。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第79号令修正)等相关规定,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①计算,若满足式①,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①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该门站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天然气和四氢噻吩。其中天然气被列入表1中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四氢噻吩被列入表2中易燃液体,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其临界量与公司最大储量见下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序号 |
名称 |
临界量/t |
公司最大储量 |
1 |
天然气 |
50 |
主要存在于管道中,不储存,小于50t |
2 |
四氢噻吩 |
1000 |
主要存在于加臭机和管道中,不储存,小于1000t |
本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为生产装置单元、储存单元分别进行辨识。本项目危险化学品天然气、四氢噻吩不涉及生产和储存,仅存在于管道和加臭机中,故本项目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根据《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应急[2017]83号的相关规定,该项目不存在长输管道。
经过对该项目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华宇燃气有限公司第二门站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不构成长输管道重大危险源。
2006年1月20日12时1 7分,某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仁寿运销部富加输气站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轻伤。
一、基本情况
富加站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马鞍村4组,是集过滤分离、调压、计量、配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输气站场。输气管理处两条干线威青线和威成线通过富加站,设计日输气量950×104m3/d,设计压力4.0MPa,其中威青线(管线直径Ф720mm)建成投产于1976年,威成线(管线直径Ф630mm)建成投产于1967年。事故前威青线的日输气量为50×104m3,运行压力为1.5~2.5MPa。事故发生时,该管段的日输气量为26×104m3、压力1.07Mpa,气流方向为文宫至汪洋。
威青、威成线建成投产30多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该地区已由一、二类地区上升为三、四类地区,管道两侧5米范围内形成了大量违章建筑物等安全隐患。2005年该油气田分公司组织实施威成线三、四类地区(钢铁一汪洋段)安全隐患整改和威青、威成线场站适应性大修改造。工程由某工程公司设计、某输气分公司承建、某监理公司负责监理。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动工,原计划12月1 5日主体工程结束。因从意大利进口的球阀推迟到货(原计划2005年11月30日到货,实际到货时间为2006年1月10日),变更计划为2006年1月19日进行威青线的碰口作业。
二、事故经过
1月19日7时30分,开始施工,18时30分施工完毕;
1月20日8时30分,组织从富加至文官方向置换空气;
1月20日lO时30分,完成置换空气作业,开始缓慢升压:
1月20日l0时40分、11时40分,作业人员两次巡检无异常。 压力缓慢升至1.07MPa,恢复正常流程。
12时17分,富加站至文宫站方向距工艺装置区约60米处,因Ф720 输气管线泄漏的天然气携带硫化亚铁粉末从裂缝中喷射出来遇空气氧化自燃,引发泄漏天然气管外爆炸(第一爆炸),因第一次爆炸后的猛烈燃烧,使管内天然气产生相对负压,造成部分高热空气迅速回流管内与天然气混合,引发第二次爆炸。当班工人立即向输气处调度室报告了事故情况,同时向富加镇政府和派出所报告;12时20分左右,富加站至汪洋站段方向距工艺装置区约63米处,又发生了与第二次爆炸机理相同的第三次爆炸。当第一次爆炸发生后,富加集输站值班宿舍内的员工和家属,在逃生过程中恰遇第三爆炸点爆炸,导致多入伤亡。
输气管理处在接到报告后,输气调度室立即通知文宫、汪洋两站紧急关断干线截断球阀并进行放空。13时11分,文宫站至汪洋站段放空完毕。13时30分,事故现场大火扑灭。17时40分,临近建构筑物余火被扑灭。
此次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损坏房屋21户计3040平方米,输气管道爆炸段长69.05米,直接经济损失995万元。
三、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询问有关当事人及查阅大量资料,并按照国家、石油行业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经过反复核实、研究、分析,认为富加站输气站天然气管道“1·20”特大爆炸事故的原因是:
(一)直接原因
Ф720管材螺旋焊缝存在缺陷,在一定内压作用下管道出现裂纹,导致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点上方刚好有一颗白杨树(树干直径400毫米,约高17米,主根部径向展开直径1.8米左右),由于根系发育使土质变得较为疏松,泄漏的天然气在根系发育的树兜下聚集,加之泄漏的天然气携带硫化亚铁粉末从裂缝中喷射出来遇空气氧化自燃,引发泄漏天然气爆炸(系管外爆炸),同时造成管道撕裂。因第一次爆炸后的猛烈燃烧,使管内天然气产生相对负压,造成部分高热空气迅速回流管内与天然气混合,引发第二次爆炸,约3分钟后引发第三次爆炸(爆炸机理与第二次爆炸相同)。
(二)间接原因
l、管道运行时间长,管材疲劳受损。威远一青白江输气管线(威青线)建于1975年,1976年投产,由于管材生产和抬运布管时产生的缺陷以及当时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等条件的限制,导致管线先天存在较大缺陷。加之该管道已建成投运30年,运行时间较长,且90年代流向调配、管输压力频繁变化,导致管道局部产生金属疲劳。
2、管道建设时期,防腐工艺落后。因为当时防腐绝缘材料及防腐绝缘手段、施工工艺的限制,管道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管道外层腐蚀严重。
3、管道内壁也受到腐蚀。该管道投产以来,曾在相当长时期内输送低含硫湿气,管线处于较强内腐蚀环境,导致管内发生腐蚀,伴有硫化亚铁粉末产生。
4、第一爆点上方白杨树根系发育使土质变得较为疏松,为天然气泄漏并在管外聚集爆炸提供了条件。同时管道附近还有其他根深植物。
5、富加输气站场及进、出管道两侧存在较多建构筑物,且场站周围建构筑物过密,以致逃生通道狭窄,人员不能及时安全撤离。
6、员工、家属和附近居民在逃生过程中恰遇第三爆炸点爆炸。
7、油气田分公司对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特别是输气管理处对役龄较长的输气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重视不够,管道巡查保护不力,对仁寿富加输气站周围建筑密集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整改。
8、仁寿县人民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天然气管线周围民用建构筑物过多已经对管线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对小集镇规划、建设审批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不力,仁寿县规划和建设局对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审批把关不严,致使富加输气站周边民用建构筑物过多。
(三)管理原因
中油集团公司事故分析会经过认真分析认为,除报告分析的事故原因外,也暴露出管理上存在问题:
1、本次威青线大修工程投产方案采用天然气直接置换空气方式,严重违反了《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SY/T5922—2004标准的规定,并且没有按规定在置换结束后对排放口排出气体进行检测。
2、施工组织方案不落实。虽然按照威青线施工组织方案成立了由输气管理处及运销部两级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现场领导组、技术组、保镖组、后勤保障组等组织,但是在投产作业过程中,没有到现场对工程技术质量和安全环保检查把关。
3、西南油气田修建富加站值班宿舍时,未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在管线、场站的安全距离内建房,并将场站逃生通道选择在管道上方。而且,违反有关规定允许员工家属住在场站值班宿舍。
4、管道巡护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对巡线工执行管道巡护操作规程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致使管道上方和管道附近深根植物长期存在,没有及时处置。
四、事故教训
(一)各级领导“安全第一”的意识还不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还不牢固。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集团公司有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不够。在平时的工作中,讲发展的时候多一些,提倡加快节奏、完成任务的时候多一些,尽管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但在衡量单位的发展时,在设计单位的考核指标时,往往还是看产量的多,看效益的多,对单位安全业绩和安全基础工作着眼相对较少,致使安全生产在各级领导的思想根源上还未引起真正重视。
(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基层建设水平总体上发展不平衡,执行力在一些单位层层衰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对现场不熟悉,作风飘浮,心浮气躁。
把开会当落实,把文件当效果,用说代替做,用虚代替实,存在对一些工程项目摇控指挥、管理或技术人员不到现场等现象。
(四)员工队伍技术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
岗位“应知应会”掌握较差,“习惯性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防范措施
(一)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好该作为而不作为的问题,解决好不该作为而乱作为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戒心浮气躁,努力提高执行力。
(二)以强“三基”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
要针对目前基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操作员工要抓好以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基层队伍建设。要抓好专业培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注意发挥纪律、制度的约束作用,推进基层建设上新水平。
(三)严格执行管道运行管理的标准规范。
在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方面,要把推荐性行业标准SY/T5922《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当作强制性标准来执行,对所有停气碰头置换作业实行标准化和格式化管理,无论管径大小的置换作业必须使用氮气置换。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房屋、值班室及逃生通道进行全面排查,并组织认真整改。
(四)举一反三,查找问题,堵塞漏洞,严格隐患整改。
1、认真组织开展地面集输系统全面评估工作。从本质安全、隐患和违章占压、适应能力、操作规程和制度、安全风险评估等五个方面,对从气井井口至天然气销售门站的整个地面集输工程系统进行全面清理、分析和评估。对通过智能清管检测和常规检测中发现的本质安全隐患以及4646处现存管道违章占压隐患,按照“3年完成安全隐患整改”的要求完成管网安全隐患整改项目规划,并统一纳入管网调整改造规划,确保管线的本质安全运行。
2、积极推广以在役集输管线的检测与评价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006年,除继续对天然气管线进行常规检测外,还应不断引入和采用管线智能检测技术、国外管道安全评估技术、场站及进出站工艺管线检测等技术,摸清管线及场站设施现状,指导管线运行与维修。
3、加强管线测绘,推进管线保护工作。要对现有集输气管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建构筑物等进行测绘,摸清管线沿线现状,将管线及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的重要信息植入数据管理系统。同时,为地方规划提供以当地坐标系为基准的管道走向图纸,供地方规划、建设时考虑,以推进管道保护工作。
(五)加强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各单位及所属防腐办公室和巡线工必须切实有效履行巡线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线、定点巡检。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建立警企及地企联建、联治、联防的天然气管道合作长效保护机制。
(六)狠抓安全环保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安全环保基础管理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是要做好各级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完善四级应急预案体系,扎实做好预案的演练工作。二是结合岗位特点,对现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抓好生产一线员工岗位应知应会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三是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查找工作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以上事故是与该门站所涉及的设备、设施类似的火灾、爆炸事故案例,通过上述事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设备存在缺陷,没有安全设施;二是违章作业,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粗心大意,领导对安全重视不够;三是没有掌握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急救常识;四是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不按要求定期检测,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
事故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从以上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教训,那就是要牢固树立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经常开展“三反、四严”(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严思想、严制度、严纪律、严作风)的活动,让职工充分认识到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是保障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制定完善、详细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防患于未然。
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是进行分析工作的重要过程之一,分析单元划分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着分析工作是否能够便于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对项目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的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根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对被评价系统划分为2个单元。
在安全评价分析过程中,为分析工作便于进行,利于提高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项目安全评价单元划分如下:
(1)门站与储配站设施与操作
①周边环境
②总平面布置
③站内道路交通
④燃气质量
⑤储气设施
⑥安全阀与阀门
⑦过滤器
⑧工艺管道
⑨仪表和自控系统
⑩消防与安全设施
⑪公用辅助设施
(2)安全管理
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③安全操作规程
④安全教育培训
⑤安全生产投入
⑥工伤保险
⑦安全检查
⑧隐患整改
⑨劳动保护
⑩重大危险源管理
⑪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⑫事故管理
⑬设备管理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充分性是指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该充分分析评价的系统,掌握足够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并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应条件和范围,同时为安全评价工作准备充分的资料。
适应性是指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适应被评价的系统。
系统性是指安全评价方法与被评价的系统所能提供安全评价初值和边值条件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针对性是指所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
合理性是指在满足安全评价目的,能够提供所需的安全评价结果的前提下,应该选择计算过程最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最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常用、定性的安全评价检查方法。将项目中存在的一系列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列入检查表,分析确定系统的安全状态。传统的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列出一些危险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事故隐患以及设计对策措施。作出与标准或规范是否相符的结论。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分析,它适用性好,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其优点:
①安全检查表凭借评价人员的技术、经验,借助相同或类似系统的安全信息,对评价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而编制;
②检查表中项目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系统完整。可以做到不遗漏能导致事故危险的关键因素,故而能够保证安全评价的质量;
③根据已有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检查其执行情况,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
④安全检查表采用检查、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给人留下的印象深,能够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因而对人员可以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通过对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采用理由如下:
安全检查表分析就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将企业的各个方面列成检查表进行检查、分析,以确定系统状态。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它以其系统、完整的特点和简单易行的优点为人们所接受。由于在安全检查表中所有可能导致危险的因素都将被涉及,可以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达到掌握安全状态、找出危险源所在的目的,所以选用安全检查表的分析方法对该项目的各个单元进行分析评价。
表5.2 评价单元与评价方法对应表
序号 |
评价项目 |
评价单元 |
应用的评价方法 |
1 |
天然气门站 |
门站与储配站设施与操作 ①周边环境 ②总平面布置 ③站内道路交通 ④燃气质量 ⑤储气设施 ⑥安全阀与阀门 ⑦过滤器 ⑧工艺管道 ⑨仪表和自控系统 ⑩消防与安全设施 ⑪公用辅助设施 |
安全检查表法 |
2 |
安全管理 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③安全操作规程 ④安全教育培训 ⑤安全生产投入 ⑥工伤保险 ⑦安全检查 ⑧隐患整改 ⑨劳动保护 ⑩重大危险源管理 ⑪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⑫事故管理 ⑬设备管理 |
安全检查表法 |
为了达到门站安全经营的目的,我公司对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采用《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并对其依据的规范标准进行部分更新,对该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及过程如下:
依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中附录A燃气输配场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我公司评价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和检查,逐项逐条认真检查并填写检查表。检查结果见下表。
表6.1 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
评价单元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法 |
评分标准 |
分值 |
检查结果 |
附加说明 |
4.2.1 周边环境 |
1.场站所处的位置应符合规划要求 |
查阅当地最新规划文件 |
不符合不得分 |
1 |
0 |
未见相关规划文件 |
2.周边防火间距道路条件应能满足运输、消防、救护、疏散等要求 |
现场检查 |
大型消防车辆无法到达不得分;道路狭窄或路面质量较差但大型消防车辆勉强可以通过扣1分 |
2 |
2 |
门站大门及道路可以供大型消防车辆可以通过 |
|
3.站内燃气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储气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8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2)露天或室内天然气工艺装置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甲类厂房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4 |
4 |
露天工艺装置与周边建(构)筑物防火间距符合要求(详见周边环境示意表) |
|
(3)储配站高压储气罐的集中放散装置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 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医疗救护条件 |
实地测量或图上测量 |
10km路程内无消防队扣0.5分;10km路程内无医院扣0.5分 |
1 |
1 |
距高碑店市消防队4km;距高碑店市医院8.1公里 |
|
5.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或查阅环境检测报告 |
超标不得分 |
1 |
1 |
未超过85分贝 |
|
4.2.2 总平面布置 |
1.储配站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 |
现场检查 |
无明显分区不得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2.周边应设有非燃烧实体围墙,围墙应完整、无破损 |
现场检查 |
无围墙不得分;围墙破损扣 0.5 分 |
1 |
1 |
四周均设置了围墙,围墙建筑类型为砖混,耐火等级为二级,且完整无破损 |
|
3.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储气罐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8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2)站内露天工艺装置区边缘距明火散发为花地点不应小于20m,距办公、生活建筑不应小于18m,距围墙不应小于10m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4 |
4 |
此引用规范已作废引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3.4.1条距离符合要求
|
|
(3)高压储气罐储配站设置的的集中放散管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储配站数个固定容积储气罐的总容积大于200000m³时,应分组布置,组与组和罐与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 |
现场测量 |
一处不符合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2.3 道路交通 |
1.储配站生产区宜设有2个对外出入口,并宜位于场站的不同方位,以方便消防救援和应急疏散 |
现场检查 |
只有一个出入口的不得分;有两个出入口但位于同一侧不利于消防救援和应急疏散的扣1分 |
2 |
不涉及 |
已停用 |
2.储配站生产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消防车道保持畅通,无阻碍消防救援的障碍物 |
现场检查 |
储配站未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不得分;消防车道宽度 不足扣2分;消防车道或回车场上有障碍物扣2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3.应制定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无关车辆应禁止进入场站生产区,如确需进入,必须佩戴阻火器 |
现场检查并查阅车辆管理制度文件 |
无车辆管理制度不得分;生产区内发现无关车辆且未装阻火器不得分;门卫未配备阻火器但生产区无无关车 辆扣0.5分 |
1 |
1 |
建立车辆管理制度 |
|
4.2.4 燃气质量 |
1.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天然气的气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第一类或第二类气质指标;人工煤气的气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工煤气》GB/T13612的相关要求 |
查阅气质检测制度和气质检测报告 |
无气质检测制度的不得分;不能提供气质检测报告 或检测结果不合格不得分 |
2 |
0 |
无气质检测制度 |
2.当燃气无臭味或臭味不足时,门站或储配站内应设有加臭装置,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加臭剂质量合格 |
查阅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
不能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不得分 |
1 |
0 |
未提供合格文件 |
|
(2)加臭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CJJ/T148的相关要求,实际加注量与气体流量相匹配,并定期检测 |
查阅加臭量检查记录并在靠近用 户端的管网取样抽测 |
现场抽测不合格不得分;无加臭量检查记录扣2分 |
4 |
0 |
未见检查记录 |
|
(3)加臭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
现场检查并查阅运行记录 |
运行不稳定不得分 |
1 |
1 |
查阅了记录且运行稳定 |
|
(4)无加臭剂泄漏现象 |
现场检查 |
存在泄漏现象不得分 |
2 |
2 |
无泄漏现象 |
|
(5)存放加臭剂的场所应确保阴凉通风,远离明火和热源,远离人员密集 的办公场所 |
现场检查 |
加臭剂露天存放,放置在人员密集的办公或生活用房,放置在靠近厨房、变配电间、发电机间均不得分 |
2 |
不涉及 |
无储存 |
|
4.2.5 储气设施 |
1.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变形裂缝现象,无严重锈蚀现象,无漏气现 象 |
现场检查 |
有漏气现象不得分;严重锈蚀扣6分;锈蚀较重扣4分;轻微锈蚀扣2分 |
8 |
不涉及 |
已停用 |
2.储气罐基础应牢固,每年因检测储气罐基础沉降情况,沉降值应符合安全要求,不得有异常沉降或由于沉降造 成管线受损的现象 |
现场检测并查阅沉降监测报告 |
未定期检测沉降不得分;有异常沉降但未进行处理不得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3.低压湿式储气柜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寒冷地区有保温措施,能有效防止水结冰 |
现场检查 |
有冰冻现象不得分;一处保温措施有缺陷扣0.5分 |
2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2)气柜导轮和导轨的运动应正常,导轮与轴瓦无明显磨损现象,导轮润滑油杯油位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
发现异常不得分 |
2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3)水槽壁板与环形基础连接处不应漏水 |
现场检查 |
有一处漏水现象扣0.5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环形水封水位应正常 |
现场检查 |
水位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5)储气罐升降应平稳 |
现场检查 |
不平稳不得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低压稀油密封干式储气柜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活塞油槽油位和柜底油槽水位、油位应正常 |
现场检查 |
油位或水位每超出允许范围不得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2)横向分割板和密封装置应正常 |
现场检查 |
循环油量超标不得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3)储气罐安全水封的水位不应超出规定的限值 |
现场检查 |
安全水封水位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定期测量油位与活塞高度比和活塞水平倾斜度并做好测量记录,其数值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
查阅测量记 录 |
一项参数不符合要求扣0.5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5)定期化验分析密封油粘度和闪点,并做好分析记录,其数值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
查阅测量记 录 |
超期未化验分析的或指标不符合要求仍未更换的,不得分 |
0.5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6)油泵入口过滤网应定期清洗,有清洗记录 |
查阅清洗记录 |
超期未清洗的不得分 |
0.5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7)储气罐升降应平稳 |
现场检查 |
不平稳不得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8)储气罐的附属升降机、电梯等特种设备应定期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
查阅检测报告 |
一台未检测或检测不合格,扣0.5分 |
1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5.高压储气罐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
查阅检验报告 |
未检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2)应严格控制运行压力,严禁超压运行 |
现场检查 |
压力保护措施缺失一项扣2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3)放散管管口高度距其25m内的建(构)筑物2m以上,且不得小于10m |
现场检查 |
不符合不得分 |
4 |
不涉及 |
已停用 |
|
4.2.7 安全阀与阀门 |
1.安全阀外观应良好无损,在检验有效期内,阀体上应悬挂校验铭牌,并注明下次校验时间,校验铅封应完好 |
现场检查并查阅检测报告 |
一只安全阀未检测或铅封破损扣2分;一只安全阀严重锈蚀扣1分 |
4 |
4 |
安全阀均有检测报告,且铅封完好、无锈蚀 |
2.安全阀与保护设备之间的阀门应全开 |
现场检查 |
有一处关闭不得分;有一处未全开扣1分 |
2 |
2 |
安全阀与保护设备之间阀门为常开 |
|
3.阀门外观无损坏和严重锈蚀现象 |
现场检查 |
有一处损坏或严重锈蚀扣0.5分 |
2 |
2 |
阀门外观无破损和锈蚀 |
|
4.不得有妨碍阀门操作的堆积物 |
现场检查 |
有一处堆积物扣0.5分 |
1 |
1 |
无妨碍阀门操作的堆积物 |
|
5.阀门应悬挂开关标志牌 |
现场检查 |
一只未挂标志牌挂扣0.5分 |
1 |
1 |
悬挂了开关标志牌 |
|
6.阀门不应有燃气泄漏现象 |
现场检查 |
存在泄漏现象不得分 |
4 |
4 |
无燃气泄漏现象 |
|
7.阀门应定期检查维护,启闭应灵活 |
现场检查并查阅检查维护记录 |
不能提供检查维护记录不得分;一只阀门存在启闭不灵活扣1分 |
2 |
2 |
有维护记录且阀门启闭灵活 |
|
4.2.8 过滤器 |
1.过滤器外观无损坏和严重锈蚀现象 |
现场检查 |
有一处过滤器损坏或严重锈蚀扣1分 |
2 |
2 |
过滤器无损坏或锈蚀现象 |
2.应定期检查过滤器前后压差,并及时排污和清洗 |
现场检查并查阅维护记录 |
无过滤器维护记录或现场检查有一台过滤器失效扣1分 |
2 |
2 |
有过滤器检查维护记录 |
|
3.过滤器排污和清洗废弃物妥善处理 |
现场检查并查阅操作规程 |
无收集装置或无处理记录不得分 |
1 |
1 |
有处理记录 |
|
4.2.9 工艺管道 |
1.管道外表应完好无损,无腐蚀迹象,外表防腐涂层应完好,管道应有色 标和流向标志 |
现场检查 |
一处严重锈蚀扣1分;管道无标志扣0.5分 |
2 |
2 |
工艺管道无锈蚀,标志完好无损 |
2.管道和管道连接部位应密封完好,无燃气泄漏现象 |
现场检查 |
存在泄漏现象不得分 |
2 |
2 |
无燃气泄漏现象 |
|
3.进出站管线与站外设有阴极保护装置的埋地管道相连时,应设有绝缘装置,绝缘装置的绝缘电阻每年进行一次测试,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MΩ |
查阅绝缘电阻检测报告 |
无绝缘装置,超过1年未检测绝缘电阻或检测电阻值不合格均不得分 |
1 |
1 |
有绝缘装置 |
|
4.2.10 仪表和自控系统 |
1.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1)压力表外观应完好 |
现场检查 |
一只表损坏扣0.5分 |
2 |
2 |
压力表外观完好 |
|
(2)压力表应在检定周期内,检定标签应贴在表壳上,并注明下次检定时间,检定铅封应完好无损 |
现场检查并查阅压力表检定证书 |
一只表未检或铅封破损扣2分;一只表标签脱落或看不清扣0.5分 |
4 |
4 |
压力表有检定证书 |
|
(3)压力表与被测量设备之间的阀门应全开 |
现场检查 |
一只阀门未全开扣 0.5分 |
1 |
1 |
压力表阀门为全开 |
|
2.站内爆炸危险厂房和装置区内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
现场检查并检查维护记录 |
一处未安装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或未维护口1分 |
2 |
2 |
安装了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
|
3.现场计量测试仪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仪表的读数应在工艺操作要求范围内 |
现场检查并查阅工艺操作手册 |
缺少一处计量测试仪表或读数不在工艺操作要求范围内扣0.5分 |
2 |
2 |
计量测试仪表运行正常 |
|
4.控制室二次检测仪表的显示和累加等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 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其数值应在工艺操作要求范围内 |
现场检查并查阅工艺操作手册 |
缺少一处检测仪表或读数不在工艺操作要求范围内扣0.5分 |
2 |
2 |
检测仪表运行正常 |
|
5.报警联锁功能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各种报警连锁系统应完好有效 |
现场检查 |
缺少一种报警连锁功能或报警连锁失灵扣1分 |
4 |
4 |
有自动控制系统报警及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联锁装置(详见2.6.6小节) |
|
6.运行管理应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 |
现场检查 |
未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的不得分 |
1 |
1 |
采用了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 |
|
4.2.11 消防与安全设施 |
1.工艺装置区应通风良好 |
现场检查 |
达不到标准不得分 |
2 |
2 |
工艺装置露天建设通风良好 |
2.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的相关要求设置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
现场检查 |
一处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扣0.5分 |
2 |
1 |
门站安全警示标志不全 |
|
3.消防供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
(1)应根据储罐容积和补水能力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核算消防用水量,当补水能力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时,储配站内应设置适当容量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
现场检查并核算 |
补水能力不足且未设置消防水池不得分;设有消防水池但储水量不足扣2分 |
4 |
0 |
补水能力不足,消防水池已停用 |
|
(2)消防水池水质应良好,无腐蚀性,无漂浮物和油污 |
现场检查 |
有油污不得分;有漂浮物扣0.5分 |
1 |
0 |
设置消防水池,已停用 |
|
(3)消防泵房内应清洁干净,无杂物和易燃物品堆放 |
现场检查 |
不清洁或有杂物堆放不得分 |
1 |
1 |
有消防泵房 |
|
(4)消防泵应运行良好,无异常震动和异响,无漏水现象 |
现场检查 |
一台消防泵存在故障扣0.5分 |
2 |
2 |
有消防泵 |
|
(5)消防供水装置无遮蔽或阻塞现象,站内消防栓水阀应能正常开启,消防水管、水枪和扳手等器材应齐全完 好,无挪用现象 |
现场检查 |
一台消火栓水阀不能正常开启扣1分;缺少或遗失一件消防供水器材扣0.5分 |
2 |
2 |
有消防栓 |
|
4.工艺装置区、储气区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设置灭火器,灭火器 不得埋压、圈占和挪用,灭火器应按按 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检查及验收规范》GB50444的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按规定年限报废 |
现场检查,查阅灭火器检查和维修记录 |
一处灭火器设置不符合要求扣1分;一处灭火器缺少检查、维修记录扣0.5分 |
4 |
4 |
工艺装置区灭火器设置符合要求 |
|
5.站内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力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相 关要求 |
现场检查 |
一处不合格不得分 |
4 |
4 |
工艺装置区电力装置均为防爆型 |
|
6.建(构)筑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并采取防雷措施,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检测一次,保障完好有效 |
现场检查并查阅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
未设置防雷装置不得分;防雷装置未检测不得分;一处防雷装置检测不符合要求扣2分 |
4 |
4 |
经贵州南源雷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符合标准要求,检测报告编号:南源雷安检字[2022]第(0107)号 |
|
7.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值班室应设有直通外线的应急救援电话,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应定期检查,保证完好有效 |
现场检查 |
缺少一样应急救援器材或一处不合格扣0.5分 |
2 |
2 |
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且与应急预案一致 |
|
4.2.12 公用辅助 设施 |
1.供配电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二级负荷”的要求 |
现场检查 |
达不到二级负荷不得分 |
4 |
4 |
达到了二级负荷的要求(详见2.6.3小节) |
2.变配电室的地坪宜比周围地坪相对提高,应能有效防止雨水的侵入。 |
现场检查 |
低于周围地坪或与周围地坪几乎平齐均不得分 |
1 |
1 |
有配电室,配电屏所在房间高出地面 |
|
3.配电房应设有专人看管,若规模较小,无人值守时,应有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措施;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电缆孔洞必须用绝缘油泥封闭,与室外相通的窗、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的网罩 |
现场检查 |
无关人员可自由出入不得分;有一处未封闭获有孔洞扣0.5分 |
1 |
0.5 |
有配电室,与室外相通的窗、洞未封闭有孔洞 |
|
4.变配电室内应设有应急照明设备,且应完好有效 |
现场检查 |
无应急应急照明设备不得分;一盏应急照明灯不亮扣0.5分 |
1 |
1 |
有配电室,但配电屏所在房间设有应急照明 |
|
5.电缆沟上应盖有完好的盖板 |
现场检查 |
一处无盖板或盖板损坏扣0.5分 |
1 |
1 |
盖板完整 |
|
6.当气温低于0℃时,设备排污管、冷却水管、室外供水管和消火栓等暴露在室外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有保温措施 |
现场检查 |
一处未保温扣0.5分 |
1 |
0 |
未设置保温措施 |
|
合计 |
|
184 |
90.5 |
/ |
评价小结:采用安全检查表对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单元进行检查,检查表总分184分,不涉及项总分78,有效项总分106分,有效项得分90.5分,实际得分为85.3分。
依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中附录表H安全管理检查表,我公司评价人员逐项逐条认真检查并填写检查表。检查结果见下表。
表6.2 安全管理检查表
评价单元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法 |
评分标准 |
分值 |
检查结果 |
附加说明 |
11.2.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 |
1.应设有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
查阅组织机构文件及安全例会记录 |
无组织机构文件或主要负责人未参与不得分 |
4 |
4 |
有组织机构文件 |
2.应设有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查阅组织机构文件 |
无组织机构文件不得分 |
4 |
4 |
有组织机构文件 |
|
3.应建立从安全生产委员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 |
查阅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现场询问 |
基层部门未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得分 |
1 |
1 |
制定了安全生产职责 |
|
4.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查阅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文件 |
未配备或无任命文件不得分 |
4 |
4 |
配备了2名安全管理人员 |
|
11.2.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1.应建立从上到下所有岗位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
查阅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 |
缺少一项扣1分 |
4 |
4 |
制定了安全生产职责 |
2.应建立健全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查阅安全管理制度 |
缺少一项扣1分 |
4 |
2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 |
|
3.应与各部门或相关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
查阅安全生产责任书并考核落实情况 |
从评价之日起向前一年内,有一项安全职责未落实的扣1分 |
4 |
4 |
进行了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且全部合格 |
|
4.应定期对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
查阅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核落实情况 |
未考核不得分 |
4 |
4 |
从业人员进行了考核 |
|
11.2.3 安全操作规程 |
1.应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
检查安全操作规程 |
少一个岗位扣1分 |
2 |
2 |
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 |
2.应制定完善的生产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检查安全操作规程 |
少一项作业扣1分 |
2 |
2 |
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 |
|
3.从业人员应熟悉本职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能严格、熟练地按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无违章作业现象,应定期对从业人员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对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
检查安全操作规程考核落实情况并现场检查询问 |
无考核记录不得分;考核不全扣2 分;现场询问一人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扣1分 |
4 |
4 |
从业人员进行了考核 |
|
11.2.4 安全教育培训 |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
查阅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扣2分 |
4 |
4 |
均取得了资格证书 |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
查阅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
发现一人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的扣1分 |
4 |
4 |
均取得了资格证书 |
|
3.新员工(包括临时用工)在上岗前应进行厂、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查阅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发现一人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扣1分 |
4 |
4 |
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
|
4.从业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 |
查阅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发现一人未再0教育扣完1分 |
2 |
2 |
进行了再教育培训 |
|
5.特种作业人员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可每4年复审一次,复审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作业 |
查阅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记录 |
发现一人未经复审上岗作业的扣1分 |
2 |
2 |
未发现未经复审上岗作业 |
|
11.2.5 安全生产投入 |
1.安全生产费用应按一定比例足额提取,其使用范围应符合相关要求 |
查阅安全生产费用台帐 |
安全生产费用不足不得分 |
8 |
8 |
安全费用按比例足额提取 |
2.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应专户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
查阅安全生产费用银行账户 |
未单独设立账户的不得分 |
1 |
0 |
未单独设立账户 |
|
3.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 |
查阅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
无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不得分;监管存在漏洞时根据实际情况给分 |
2 |
0 |
未见安全投入管理制度 |
|
11.2.6 工伤保险 |
1.应为全体员工办理工伤社会保险 |
查阅企业花名册和工伤保险缴费清单 |
少一人扣1分 |
2 |
2 |
办理了工伤保险 |
2.应按时、足额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不得漏缴或不缴 |
查阅工伤保险缴费清单并根据工资与缴费率测算 |
缴费金额不足不得分 |
2 |
2 |
缴纳了足额的保险费用 |
|
3.应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高速运输、野外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
查阅意外伤害保险证明 |
未办理不得分 |
1 |
0 |
未见意外保险证明 |
|
11.2.7 安全检查 |
1.安全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 |
/ |
(1)建立并实施交接班安全检查工作 |
查阅交接班记录 |
交接班记录中无安全检查记录不得分 |
1 |
1 |
有检查记录 |
|
(2)建立并实施班组安全员日常检查工作 |
查阅班组工作日志 |
班组工作日志中无安全检查记录不得分 |
1 |
1 |
有检查记录 |
|
(3)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工作 |
查阅从评价之日起前1年内的安全管理人员检查记录 |
无检查记录不得分;缺少1日扣 0.5分 |
1 |
1 |
有检查记录 |
|
(4)建立并实施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工作 |
查阅从评价之日起前1年内的安全检查记录 |
无检查记录不得分;缺少一个季节或缺少一个节假日扣0.5分 |
1 |
1 |
有检查记录 |
|
(5)建立并实施通气前、检修后、危险作业前等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
查阅从评价之日起前1年内的安全检查记录 |
无检查记录不得分 |
1 |
1 |
有检查记录 |
|
(6)建立并实施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安全检查工作 |
查阅从评价之日起前1年内的安全检查记录 |
无检查记录不得分 |
1 |
1 |
有检查记录 |
|
(7)建立并实施工会和职工代表不定期安全检查工作 |
查阅从评价之日起前2年内的安全检查记录 |
无检查记录不得分 |
1 |
0 |
无检查记录 |
|
2.安全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并应对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进行重点检查 |
查阅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
缺一项内容扣1分 |
4 |
4 |
有检查记录 |
|
11.2.8 隐患整改 |
1.对各项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整改完成后应进行复查,达到预期效果 |
查阅安全检查记录、事故隐患整改联络单和复查意见书 |
一个重大事故隐患未整改的扣2分;一个一般事故隐患未整改的扣1分 |
4 |
4 |
无重大事故隐患 |
2.应建立事故隐患整改监督和奖励机制,将事故隐患的整改纳入工作考核的范畴中,对无正当原因未按期完成事故隐患整改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
查阅相关制度和奖惩记录 |
无相关制度不得分;发现一次未按期完成事故隐患整改而无处罚的扣1分 |
2 |
0 |
未见应急管理制度 |
|
3.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书面资料 |
查阅从评价之日起前1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 |
未统计或未报送的不得分;一年内漏报一次扣0.5 分 |
1 |
0 |
未统计 |
|
11.2.9 劳动保护 |
1.应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的宣传教育 |
查阅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未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护教育与培训的不得分 |
1 |
1 |
进行了职业危害防护教育 |
2.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39800.2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
查阅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
未制定书面标准不得分;缺少一项必备物品时扣1 分 |
2 |
2 |
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 |
|
3.选购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为具有资质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采购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时应选购具有安全标志证书及安全标志标识的产品,严禁采购无证或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 |
查阅劳动防护用品采购清单及供货企业资质,并结合现场检查库存劳动防护用品 |
未保留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分;发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扣1分 |
2 |
2 |
保留了劳保用品质量证明 |
|
4.应按时、足额向从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保存至少3年。 |
对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查阅从评价之日前1年起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
发现一例不按时或未足量发放的扣1分;只有1年完整发放记录的扣1分;只有2年完整发放记录的扣0.5分 |
2 |
2 |
有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
|
5.应制定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应能正确执行 |
查阅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并现场检查 |
未制定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不得分;发现一例未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扣0.5分 |
1 |
0 |
未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
|
11.2.10 重大危险源管理 |
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 18218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 |
现场检查并测算 |
未辨识不得分 |
1 |
1 |
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 |
2.重大危险源应当将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
查阅重大危险源备案回执 |
未备案不得分 |
2 |
不涉及 |
无重大危险源 |
|
3.重大危险源应有与安全相关的主要工作参数和主要危险区域视频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措施 |
检查控制机构 |
无参数监控和预警扣1.5分;无视频监控和预警扣0.5分 |
2 |
不涉及 |
无重大危险源 |
|
4.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
查阅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
无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扣0.5分;无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扣0.5分 |
1 |
不涉及 |
无重大危险源 |
|
5.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技术检测,每两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
查阅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的结论确定得分 |
2 |
不涉及 |
无重大危险源 |
|
11.2.11 事故应急救预案援 |
1.应依据现行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的相关要求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
查阅应急救援预案 |
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编写的符合程度确定得分 |
4 |
2 |
未按照最新版导则编写预案 |
2.应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部门及其相应职责;应明确应急救援人员并组成应急救援小组,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
查阅应急救援预案和相关公司行政文件 |
无公司行政文件不得分 |
1 |
1 |
明确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
|
3.应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或论证 |
查阅评审纪要或专家名单 |
无评审纪要或专家名单不得分 |
1 |
1 |
进行了专家评审 |
|
4.应急救援预案应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
查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回执 |
未备案不得分 |
1 |
0 |
未备案 |
|
5.应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完好可用 |
现场检查 |
缺少一样必备设备扣1分,扣完为止 |
2 |
2 |
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
|
6.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根据应急响应的级别,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总结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
查阅记录 |
未进行演练或演练无记录不得分;一人次未进行培训扣1分;一人次未进行考核扣1 分 |
4 |
4 |
进行了应急演练 |
|
11.2.12 事故管理 |
1.应建立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 |
查阅管理制度 |
无事故管理制度不得分;事故管理制度不全面扣1 分 |
2 |
0 |
无事故管理制度 |
2.建立健全事故台帐 |
查阅事故台帐 |
无台帐不得分;台帐不健全扣2分 |
4 |
0 |
无事故台帐 |
|
3.应定期对事故情况统计分析 |
查阅事故统计分析资料 |
自评价日前一年内无统计分析资料不得分 |
2 |
0 |
无事故统计分析资料 |
|
11.2.13 设备管理 |
1.应有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切实落实,有完整记录 |
查阅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记录 |
无制度不得分;一项记录不完整扣1分 |
2 |
0 |
无设备保养制度 |
2.每台设备应具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 |
检查安全技术档案 |
一台设备档案不完整扣0.5分 |
2 |
0 |
未见设备档案 |
|
合计 |
|
128 |
95 |
|
评价小结:采用安全检查表对安全管理单元进行检查,检查表总分128分,不涉及项总分7分,有效项总分121分,有效项得分95分,实际得分78.5分。。
依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中附录A燃气输配场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对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单元进行检查,检查表总分184分,不涉及项总分78,有效项总分106分,有效项得分90.5分,实际得分为85.3分。
依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中附录表H安全管理检查表,对安全管理单元进行检查,检查表总分128分,不涉及项总分7分,有效项总分121分,有效项得分95分,实际得分78.5分。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目标是针对评价过程发现的技术改造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原则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等级顺序选址安全技术措施:
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④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要求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
(3)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设计规定的要求。
(1)该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天然气的气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第一类或第二类气质指标;
(2)该公司加臭剂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3)该公司应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并做好检查维护记录;
(4)该公司应加强过滤器的维护,并做好过滤器维护记录;
(5)该公司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的相关要求设置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6)该公司工艺装置区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要求设置灭火器,灭火器不得埋压、圈占和挪用,灭火器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检查及验收规范》GB50444的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按规定年限报废;
(7)当气温低于0℃时,设备排污管、冷却水管、室外供水管等暴露在室外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有保温措施;
(8)设备及管道需要经常揩拭,及时清除水气、防止锈蚀;
(9)设备的转动部位应加润滑油,以保证各部件的转动灵活;
(10)该公司应经常检查防雷、防静电装置连接情况,发现有松脱、断裂,要及时修复,防雷、防静电接地应定期进行检测;
(11)该公司应对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在检验有效期内,超期后严禁使用;
(12)该公司消防设施要经有关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消防器材和灭火器材应经常检查,定期更换,做到常备不懈;
(13)该公司防爆电气设备、照明等要保持完好;
(14)该公司应对主要设备应坚持进行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应请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15)该公司应严禁带压检修设备和管道;
(16)该公司应增设消防安全标志并应设在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醒目位置;
(17)该公司应严格执行动火有关安全规定;
(18)电气装置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电火花的产生;
(19)该公司应加强设备、管道的巡检,防止出现天然气泄漏;
(20)该公司职工上班要穿防静电服,杜绝火种入内;
(21)该公司应严禁非站内工作人员进入工艺装置区域,严禁将火种带进门站;
(22)该公司应加强站外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影响站内安全。
(1)该公司应按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该公司新员工(包括临时用工)在上岗前应进行厂、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3)该公司“安全生产投入”应满足:
①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应专户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并接受监督。
(4)该公司“工伤保险”应满足:
①应为全体员工办理工伤社会保险;
②应按时、足额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不得漏缴或不缴;
③应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5)该公司门站“安全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应建立并实施交接班安全检查工作;
②应建立并实施班组安全员日常检查工作;
③应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工作;
④应建立并实施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工作;
⑤应建立并实施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安全检查工作;
⑥应建立并实施工会和职工代表不定期安全检查工作。
(6)该公司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书面资料;
(7)该公司“劳动保护”应满足:
①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39800.2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②应按时、足额向从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保存至少3年;
③应制定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应能正确执行。
(8)该公司“事故应急救预案援”应满足:
①应按照最新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写预案;
②应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或论证;
③应急救援预案应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④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根据应急响应的级别,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总结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9)该公司“事故管理”应满足:
①应建立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
②应建立健全事故台帐;
③应定期对事故情况统计分析。
(10)特种作业人员(站内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复检、培训,学习有关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保证安全经营和运输。
(11)要培养防火安全工作骨干队伍,在站内班组建立健全防火安全组织,形成防火安全网络,使防火安全工作处处有人管。
(12)落实安全责任制。应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站长对防火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设专人具体负责,同时,还须建立从站长到各班组长以及各生产岗位的防火安全责任制,落实各级、各岗位防火安全责任,使防火安全工作逐级有人负责,处处有人负责。
(13)落实防火安全教育,站内各岗位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生产和防火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应坚持定期对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考核,不断提高职工防火安全意识和按章操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做到警钟常鸣,长治久安。
(14)应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并做好各项记录。
根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第3.4.3条:评价对象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得分和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均应换算成100分为满分时的实际得分。
根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第3.4.4条: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时,应分别采用评价对象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和安全管理检查表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对象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Q=0.6Q1+0.4Q2(3.4.4) 式1
式中:Q——评价对象总得分;
Q1——评价对象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得分;
Q2——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
依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中附录A燃气输配场站设施与操作检查表,对门站和储配站设施与操作单元进行检查,检查表总分184分,不涉及项总分78,有效项总分106分,有效项得分90.5分,实际得分为85.3分。
依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中附录表H安全管理检查表,对安全管理单元进行检查,检查表总分128分,不涉及项总分7分,有效项总分121分,有效项得分95分,实际得分78.5分。
根据8.1企业安全状况评价依据式一,评价对象的总得分
Q=0.6Q1+0.4Q2
=0.6×85.3+0.4×78.5
=82.58 式2
根据《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2012第3.4.7条,根据评价对象总得分做出评价结论:
表8.3 评价得分与评价结论对照表
评价总给分 |
评价结论 |
≥90 |
安全条件较好,符合运行要求 |
≥80,且<90 |
安全条件符合运行要求,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逐步完善安全条件 |
≥70且<80 |
安全条件基本符合运行要求,但需限期整改隐患 |
<70 |
安全条件不符合运行要求,应立即停止运行,进行隐患整改,完善安全条件后重新评价,达到安全条件后方可继续运行 |
根据式2和评价得分与评价结论对照表,得出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总得分为82.58分,高碑店市华宇燃气开发有限公司第二门站安全条件符合运行要求,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逐步完善安全条件。该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务必坚决消除人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在不合格项未整改完毕之前,应当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强化监控监测、加强设备设施的现场巡检等补偿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苗头,采取包括停产停业整改等一切必要的措施阻止事故发生。
◆委托书复印件
◆营业执照复印件
◆土地使用证明
◆燃气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企业三项制度目录复印件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合格证复印件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复印件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复印件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专家意见表
◆压力管道、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检验报告复印件
◆压力表检验报告、安全阀校验报告复印件
◆燃气报警器检测报告
◆社会保险单位参保证明复印件
◆地理位置示意图
◆周边环境示意图
◆平面布置示意图